蕾 蕾
“汉军五万人出长安,方向目标未定,统帅卫青。”
匈奴右贤王看完从长安城传递出的情报,急忙命人展开地图,仔细察看。
“大王,汉朝皇帝派了李息救援东北战线,又派卫青去干什么呢?”
右贤王眉头紧锁,不住用手指敲打着案上的地图。“李息救渔阳,卫青出长安。”他恍然大悟,“李息救援渔阳是疑兵之计,卫青要去云中攻打我们!”
果然,从长安出发的这支五万多人的军队,马不停蹄,以最-陕的速度向云中郡(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一带)开进。与此同时,右贤王一面调集自己的部队前往渔阳、上谷增援,一面急忙向大单于禀告汉军的战略部署。
“救云中,放弃渔阳、上谷?荒谬!”伊稚斜单于收到右贤王的报告,大笑着把它扔在一边,“右贤王时刻都在为自己的地盘打算,我们马上就打下渔阳、上谷,他却叫我们去打云中,哈哈。”他的笑声在穹庐中回荡,手下大将仿佛看到富饶的渔阳、上谷两郡在匈奴的马蹄下呻吟,大批金银财宝唾手可得,心中也都是得意万分。
右贤王得不到单于的援助,只好将自己的全部主力调往云中郡附近,可是这时,派出打探消息的探子却带来一个令他几乎崩溃的消息:卫青的部队不见了,消失了。
这支五万人的军队真的就像在人间蒸发了,昨天还接到他们已经到达云中郡的消息,从山头上甚至能眺望到汉军营地的渺渺炊烟,匈奴兵也集中精神做好了迎战准备,可是过了一夜,汉军就像从没有出现过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右贤王望着一片平静的远方,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梦——汉军就从来没有来过?一切都是梦中出现的场景?
这天夜里,卫青率军到达云中,马上命令部队原地休整,所谓的休整其实是做给匈奴探子看的,汉军在等待夜幕的降临。
“所有马匹戴上罩子,避免行军中嘶鸣,摘下铃铛,绝不能出一点声响。”卫青又传令下去,“每人嘴里衔上树叶,急行军途中不得说话,违令者斩。”
汉军趁着夜色掩护,悄然出发,卫青的军队从云中郡向左面转了个九十度的大弯,沿着黄河“几”字形那上面的一横,向西进发,第一个目标就是四百公里外的高阙。高阙是阴山山脉的一个山口,那里是战国时代赵国长城的终点,位置在今天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附近,也就是肥沃富饶的河套平原的入口。
这一路急行军,军队纪律严明,这是攻打河套的最关键环节,深入到匈奴地区腹地行军,一旦泄露军情,被匈奴知道卫青军的真实目的并不是攻打云中,而是攻打河套,5万军队必将在匈奴人的全面包围下全军覆没,这是一次大冒险行动。将军李广虽然射得一手好箭,领军带兵也是一把好手,可是他爱兵如子,过于包容部下,领兵一向松散。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卫青不得已撤下了李广,换上苏建和张次公带兵。
高阙是连接右贤王和河套地区的重要通道,匈奴人非常看重,有两千三百人把守。夜色中,苏建率领汉军的先锋部队悄悄绕到匈奴人的营地。这些天,匈奴把渔阳、上谷团团包围,所有人都觉得马上就到了吃香喝辣的好日子,汉朝的大门就要向匈奴骑兵敞开了。高阙守兵在后方连日喝酒庆祝,防备松懈,根本没料到卫青大军会偷袭这里。苏建带领先锋队,悄悄摸进大营,结果了巡逻的士兵。苏建走到大帐旁,顺着布帘子缝隙向内观察。穹庐中,熊熊的篝火舔着铁锅底,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煮着羊肉,旁边堆着一坛坛美酒,匈奴兵们喝得东倒西歪,还有人大叫着“胜利了胜利了”,一个个手舞足蹈。
苏建向士兵们使了个眼色,心中默念:“一、二、三!”汉军挑开布帘杀了进去,其他士兵趁机在外面放起火来。卫青看到冲天而起的火光,率领大军杀了过来。
很快,在汉军的强大攻势下,高阙两千三百守兵全军覆没,河套地区和右贤王的联系彻底被割断。卫青随即指挥大军南下,渡过黄河,进攻匈奴的娄烦王和白羊王。卫青的部队如同神兵天降,匈奴人没有任何准备,成群地跪在地上投降。此时,右贤王还在派人寻找那支失踪的汉军,却没想到,那支军队已经在他的领地四处冲杀。汉军一直向南攻打到现在的甘肃省南部一带,彻底收复了河套地区,白羊王和娄烦王只率领几名亲兵逃出重围,留下无数的俘虏和百万牛羊。
这一役,汉军的伤亡数字几乎是零。
喜报从河套地区一直贴到长安。
长安城城门大开,长街两旁熙熙攘攘挤满了人,盛大的欢迎队伍一直排到未央宫,卫青率领着大军缓缓入城,人们的欢呼声震耳欲聋。
“难得一见啊,我记得还是周亚夫将军平定‘七国之乱那一年,才有这样的阵势呢!”
“整整二十七年啦,老哥,那时咱们还是小伙子呢。”人群中,几位老人笑盈盈地谈论。
这真是难得一见的胜景,卫青率军收复河套地区,斩敌两千三百,俘虏三千零七十一,俘获马牛羊近百万头。从河套到长安城,这个奇迹令半个汉王朝都沸腾了。刘彻向全国人证明,自己攻打匈奴的策略是正确的,他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下一步目标:彻底消灭匈奴。
应募玉门关外去。请缨生系左贤王
这是公元前121年的春天,塞北的春天虽然比中原来得要晚,牧草长得还不是很高,草地上开满了黄花,和着嫩绿的草,看上去无比清新。远处是雪白的羊群,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连牛羊都格外珍惜这万物复苏的季节。牧羊人骑在马上,皮鞭甩得响亮,这时远方的牧草中出现一片乌云,急促的马蹄踏过草地,零落的小黄花随风飘舞在骑士们周围,花香裹着杀气。红色的旗帜迎风哗啦啦响着,上面一个斗大的黑字“霍”。
一万精兵挥舞着雪亮的钢刀像草原上的暴雨一样袭来,钢刀和铠甲在阳光下闪着炫目的光芒,牧羊人吓得伏在草丛中,用手捂住自己的眼睛。
“杀呀!”
“冲啊!”
砍杀声不绝于耳,这支军队就像草原上曾经遭过的蝗虫灾,密密实实压过来,“哗”地席卷草原,杀气腾腾,无坚不摧。
刹那间,这个匈奴部落被杀得干干净净,牧羊人被汉军拎到统帅面前。
年轻的统帅望着匍匐在马下的牧羊人,笑了。
“记住了,我叫霍去病。我不杀你,只取你一只耳朵。”
牧羊人吓得瘫软在地,霍去病大笑着:
“将士们,下一个部落,冲!”
“报!霍去病杀了折兰王!”
“报!霍去病杀了卢胡王!”
“报!霍去病俘虏了浑邪王子!”
“报!霍去病掳走了休屠王祭天金人!”
六天时间,接二连三的惨报让大单于坐卧不安。整整六天,霍去病马不停蹄,率军一路拼杀,打了五个匈奴王,斩首六千九百六十人,众多匈奴百姓潮水一般向大单于这边溃逃,他们吓得面如土色,不停地颤抖,不住呢喃着:“霍去病来了,霍去病来了!”
“卫青!霍去病!”
大单于一拳重重地砸在案桌上,他恨。
在霍去病大军的扫荡中存活下来的匈奴人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如战神般从天而降的20岁少年,无论过去多少年,他们都会对自己的子孙胆战心惊地讲起那些惨烈的战事。
在卫青收复河套之后的第六年,霍去病这把刘彻最喜欢的尖刀,终于派上了用场,狠狠地插进了匈奴的心脏。
20岁的霍去病被封为“骠骑大将军”,率领一万精兵,从陇西出发,行军一千多公里,一直打到祁连山麓。在六天的时间里,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立下赫赫战功。这场血与火的对战之后,朝廷中再也没有人质疑少年霍去病的统军能力。
刘彻在未央宫中向西北方向望去,他想起了六年前的那个早晨。当少年那黑白分明的眼眸和他对视时,他就知道,大汉的又一个优秀将领诞生了,只是刘彻没有想到,这个少年会带给他如此出乎意料,如此酣畅淋漓的欣喜。
“去病,朕为了奖赏你的功劳,为你在长安郊外建了一座大宅,你去看看,可否满意?”
“陛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是19岁的霍去病拒绝刘彻给他的奖赏时说的话。匈奴还没有平定,凭什么来成立家室呢?就像六年前,14岁的他大声对刘彻说“兵法不可用”时,20岁的霍去病再次给刘彻带去震撼和感动。
“好!朕决定再派你为统帅,乘胜追击,收复河西!”
“谢陛下!”
20岁的霍去病正式成为汉军统帅,老将李广、公孙敖作为策应部队,再次直捣匈奴腹地。在李广和公孙敖没有起到助攻作用的情况下,霍去病孤军深入,在祁连山斩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五人以及匈奴大小阏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六十三人。
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燕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20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间风丧胆的战神。
霍去病没有使刘彻失望,从来没有。
即使是在那样危险的境地下,刘彻也始终相信,霍去病不会使他失望。
秋天,匈奴的浑邪王想投降大汉,刘彻派霍去病去黄河边受降。令刘彻和霍去病都没有想到的是,浑邪王的手下发生了哗变,想杀掉浑邪王和霍去病,继续追随匈奴单于。
面对这样的情况,霍去病竟然只带着数名亲兵毫不犹豫地冲进匈奴营,直面浑邪王,下令他诛杀哗变士卒。
后来,得知这些情况的刘彻怎么也想不出当时的浑邪王心里都在想些什么。那一刻他完全有机会把霍去病扣为人质或杀之报仇,只要他这样做了,单于不但不会杀他,反而会奖赏他。然而最终浑邪王放弃了,这名敢于孤身犯险,不惧生死的少年将领的气势镇住了他。霍去病的气势不但镇住了浑邪王,同时也镇住了四万多名匈奴人,他们最终没有将哗变继续扩大。
河西受降顺利结束。即便是刘彻,都不得不带着一丝敬佩的心情去想象,在当时那个局势迷离、危机四伏的时候,20岁的少年是怎样站在敌人的营帐里,仅仅用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就将帐外四万兵卒、八千乱兵制服的。
在汉王朝的版图上,从此多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多了阳关、玉门关两关。第二年的春风开始吹过属于大汉的玉门关,而这一切,都是霍去病带给刘彻,带给大汉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广跪在刘彻面前,白发和花白的长须在风中凌乱飞舞:“请陛下准我为前锋,随军出征!”
“李将军,你年龄大了,不适长途行军。”刘彻摇摇头。
“陛下,臣一定斩伊稚斜的头回来。”李广流下了眼泪,得知这次出征名单没有自己,他直奔未央宫,在宫殿门口长跪不起。
六十岁,这是个早该卸甲归田、颐养天年的年龄,可李广依旧想随军出征,凭军功封侯,实现他一生的梦想。
霍去病打完河西之战,刘彻就开始筹划一场新的战役。霍去病的胜利,证明汉军完全能够穿越匈奴地区远程作战,一个庞大的军团渐渐形成。
刘彻的目标已经不是河套平原、河西走廊,也不是漠南的匈奴土地,他要的是全面平定匈奴。伊稚斜单于已经蜷缩到漠北,那就乘胜追击收复漠北。刘彻一声令下,强大帝国的全部神经都在颤抖。武器、粮草、士兵、战马、车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长安,刘彻用两年时间准备这场大战,这一次是拼全国之力,胜了,大汉从此高枕无忧:败了,大汉又要从头开始,休养生息。
这次大战的统帅是卫青和霍去病,随行的有公孙贺、公孙敖、赵食其、李广的儿子李敢等著名将领,刘彻列出的出征名单中并没有李广。
刘彻有自己的打算和考虑,可是他实在无法拒绝一个为了他征战多年的老将的心愿,他最终答应了李广。
看着李广虽然年迈但却依旧健硕的身影,刘彻百感交集。
刘彻像喜欢卫青、霍去病一样喜欢李广,他也是刘彻的得力将领,凭借出色的射术和仁厚的性格,李广获得了很多士兵的爱戴和喜欢。他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有很多出彩并且成功的战役,这样的战绩却挣不到可以让他封侯的杀敌之数。有很多次战斗,李广明明凭借着自己的胆识和智慧成功地消灭了敌人,可因为各种原因,他的功劳每次都被抵消。
和李广同时期的将领大多官列“三公”,可李广却一直只是“九卿”。
有人曾对刘彻说,李广“数奇”,就是命不好。而现在正是倾举国之力与匈奴决战的时候,和匈奴打了这么多年,刘彻希望和他们做个了断。如果因为“数奇”的李广而不能获得胜利,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沉思了半天,刘彻给统帅卫青发出一道密诏:“李广年老,且数奇,不要用他做前锋。”
对不起,为了我的帝国,只能委屈你了,老将军!
按照事先计划和部署好的,卫青和霍去病各率一路人马,从代郡、襄郡两路向匈奴进军。战斗进行得很顺利,霍去病那路在与左贤王作战,而卫青这路则得知了单于居住的地方。李广也知道了,于是找到卫青,希望他能派自己带兵前去,捉拿单于。依照刘彻的密诏,卫青并没有答应,而是派李广去右路和赵食其合并,负责助攻。
李广并不知道这是刘彻的旨意,还以为卫青在刁难他,生气地对他说:“我从少年起就开始与匈奴作战,到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对战的机会。我的职务是前将军,我希望这一次能够和单于决一死战。”
“李将军,去右路也可以立下功勋,这是统帅的命令,请您不要让我为难。”卫青也知道李广的心愿,可是旨意难违,他只能硬起心肠,冷冰冰地拒绝李广的请求。
李广怒气冲冲地走出了统帅的营帐。
他没有和卫青打招呼,直接率领自己的部队冲进了沙漠,从东路去找赵食其的军队,和他汇合。
与此同时,霍去病一路疯狂进军,全歼章渠王,全歼比车耆王。
“报告左贤王,我两路大军全军覆没。”左贤王接到急报,脸色已经变了,他还没弄清对手是什么来头,霍去病已经率领大军杀过来了。
霍去病的军队数量比左贤王少一些,但是武器装备精良,汉军更是配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弩和连弩。
一马平川的草原上,双方摆开阵势。匈奴人挥舞着大刀杀过来,汉军众弩齐发,匈奴铁骑纷纷倒在乱军中,被万马践踏成肉泥。连续不断的弩箭遮天蔽日,在匈奴上方形成一个大的阴影,雨点一样密集,将匈奴人牢牢地罩在里面。
霍去病杀了过来,那个如风的青年,挥舞着雪亮的钢刀,所到之处,鲜血在阳光下飞溅。
“撤!撤!”匈奴兵在左贤王率领下潮水一样溃散,霍去病率领大军一路狂追,一直追杀到贝尔加湖。
公元前119年,匈奴的狼居胥山,一场简单却庄重的仪式正在这里举行。
“我胜利了,我大汉胜利了!”霍去病登上山顶,告诉上苍。
山谷中回荡着“胜利了,胜利了”的回音。
“冠军侯威武!骠骑将军威武!”四万将士齐声欢呼,惊天动地。
远处,臣服的匈奴百姓默默看着这一幕,一个青年抚摸着残耳,跪在地上,向着北方祈祷。
霍去病正在封狼居胥,尽情享受胜利的喜悦,卫青军中却是一片紧张气氛。
由于李广一气之下,擅自带队进入沙漠,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在沙漠里迷了路,没有按时与卫青的军队汇合,导致单于逃脱了卫青的包围圈。回到军中以后,卫青要求李广把为何会迷路的情况都写出来,要报告给汉武帝,李广没有反应。卫青又要求李广的参谋们去受审对质,这次李广说:“我的参谋都没有错,是我自己迷路,我自己去受审对质。”
到了大将军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与单于军队作战,可是大将军却派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东路,偏偏我又迷了路,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也许我真的命不好。”
李广看着跟随自己多年的部下们,微微一笑,说:“我60多岁了,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了。”
说完这句话。李广拔刀自刎。
四周的兵士痛哭失声,在大将军府得知这一切的卫青,也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震四方
连绵不断的车子从官道上走过,打头的高头大马上坐着威风凛凛的侍中侍郎们。当年,霍去病就是从侍中开始走上一代名将之路。车队的方向是东部的大海,传说那里有海市蜃楼,还有世外仙山。
一辆豪华的车子里,两个中年人相对而坐。他们的关系是这样特殊,他们是亲戚,又是伙伴,甚至是一起在征战匈奴时出谋划策的战友,也许在他们的心底,都把对方当作了最好的朋友,可他们最终的关系,还是君臣。平定了匈奴之后,刘彻变得很喜欢出巡,每次出巡,他都要带着卫青,谈起当年的那一场场战争,刘彻平静的话语里总是透着一股激动。
“卫青你看,隔着这大海,会有仙山吗?”
波澜壮阔的大海,波浪一层层拍向礁石,水花四溅,永不停歇。
刘彻望着云海飘渺处,喃喃地说:“如真有仙山,朕就要求得到仙药,让我那些死去的将士们都活过来,打完仗,我真想他们啊。”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刘彻低声吟咏着自己过去作的诗歌,那一刻,他觉得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们,就如同
这海面的浪花,一层又一层,不畏粉身碎骨,前仆后继,汇聚成大汉的雄壮军魂。
“长安急报!长安急报!”
卫青接过急报,仔细检查后打开,呈送到刘彻面前,刘彻看了一眼,一动不动,过了许久,缓缓地把急报递给卫青。
“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因感染时疫不治而亡。”
简简单单的几行字,每个字都似千钧,压向卫青心头,沉沉的闷闷的,他抬起头,望着刘彻,刘彻点点头,表示一切都是真的。
“去病死了?”卫青不知道这话是问谁,霍去病只有24岁,他曾经说的豪言壮语“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还在激励着汉家的热血男儿去征战,可他自己,却这么早地就走了……
卫青双手颤抖,又仔细地看了一眼急报,垂下头去,泪眼朦胧中,一个少年正笑盈盈地喊他,“舅舅,舅舅,带我去射箭!”
卫青抬起头,看到刘彻也已经满眼泪水,他紧紧握住卫青的手,眼泪一滴滴落了下来,“卫青,我的将星又陨落了一颗。”
卫青知道的是刘彻对霍去病的去世的痛苦,他不知道的是,霍去病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个优秀将领的离开,而是刘彻寄托在那个青年身上的戎马梦想。
一直以来,刘彻都觉得霍去病是另一个意气风发的自己。霍去病狂妄不逊,目中无人,除了自己和卫青,他谁都不服;霍去病对待属下极为严苛,可将士却依然愿意为他卖命。霍去病敢打敢杀,甚至能只带几名亲兵,深入匈奴腹地,平定哗乱,这是那个高坐在朝堂上的自己一直梦想实现的一切。霍去病就是他按照理想,塑造的另一个年轻的自己啊!但是现在那个影子没有了,24岁的生命消失了。
刘彻给了霍去病死后最大的荣耀。
谥封景桓侯,在自己陵墓东北修建霍去病的墓地,封土的形状做成祁连山的样子,封土上堆放着巨石,墓前置石人、石兽、马踏匈奴等石像,向世人昭示着霍去病的显赫战功。
读完祭文,刘彻站在霍去病墓前,大风刮起了漫天的纸灰,墓地上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似乎在呼唤着什么。
天地间似乎有一阵悲哀的歌声飘过——“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夕阳跳了又跳,最后还是无奈地落了下去,霞光将不远处的终南山染成一片红。
霍去病的太阳落了下去,刘彻的帝国却如日中天。刘彻站在城墙,望着广阔平坦的关中平原,他的目光投向更远、更广阔的西方、南方,那里还有更多的土地和民族要去征服,还有匈奴的残部需要继续追击,他的帝国将超越前朝的任何一位皇帝治下的疆土。
卫青、霍去病、李广、程不识、公孙贺、苏建、李敢、赵食其…一这些随着帝国巩固渐渐凋零的面孔一个接一个从刘彻的眼前浮现,他们是汉王朝对匈奴战争的中流砥柱,他们都是他最好的将军。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从奴隶到将军
假如让大将军卫青发表就职演说,他一定会这样说首先我要感谢我遇到个好皇帝,是他给我这个新人机会,我还要感谢你——我的好姐姐。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还有你们。我的将士们,是你们支持我取得一次次胜利,荣誉属于你们……”
卫青的一生就是一场励志剧,他和姐姐卫子夫的故事,鼓舞着汉王朝无数男女青年。卫青是私生子,母亲是平阳公主府的奴仆,小时候他就被送到亲生父亲那里,备受虐待,是个苦命的小放羊娃。后来少年卫青逃到母亲身边,因为高大健壮又会武艺,留在公主府做了一名骑奴。
“生男勿喜,生女勿忧,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本来是公主府的歌女,因为被汉武帝宠幸,生了儿子,成为皇后,卫氏一门也因此荣耀。出身贫贱的卫青得到汉武帝赏识,七次率军攻打匈奴。屡立战功,是汉武帝时期最著名的将领。
卫青的一生说明,从奴隶到将军,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飞将军李广
还有比李广更倒霉的人吗?
“你要是在高祖时代,当个万户侯都是小意思。”汉文帝这样评价他。
于是万户侯成为他一生追求的梦想。
汉景帝时代,他赶上七国之乱,立了大功,却因为私自接受梁王的将军印没得到封赏。
武帝时,他被派到边塞等地做太守,多次带兵和匈奴作战。在被匈奴大军俘虏的情况下,还能只身逃离,被称作“飞将军。虽然美名天下传播。却因为有被俘的污点,被贬为庶人。闲置了好几年,运气简直糟透了。
李广一生参加了70多次对匈奴的作战,他骑射高明、作战勇猛,爱护将士,在军中很有声望,可就是运气不好。不是一般的差,始终没有封侯的机会。“李广难封”是后人对他一生的叹息。
公元前119年,60岁的李广最后一次出征,却因为迷路贻误战机。生性高傲的他不愿面对刀笔吏的质问,拔刀自刎,据说军中将士没有一个不为他流泪的,“将军啊,你为啥那么命苦啊!”
战斗力:★★★★★
运气指数:☆
综合评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虽然李广运气不好,但是死后能得到后世这样的评价,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