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祥:大三就被预订的职场赢家

2009-04-29 00:00:00何世芳
海外星云 2009年13期

对于大三的吴克祥而言,辉煌的得奖纪录是就业的保证。2007~2008年,他参加了5次游戏设计比赛,其中4次获奖,求才若渴的电玩游戏公司,唯恐同业抢人,宁愿在他毕业入伍前,先“内定”他为正式员工……。

自2008年秋末,国际金融海啸铺天盖地而来,全球失业率暴增,不只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破产,台湾不少上市公司的中高阶主管,也因公司订单锐减,被迫卷铺盖回家。对大学、研究所的“准毕业生”而言,“毕业即失业”不再是危言耸听,而是即将到来的事实。

没有名校光环的准毕业生,更担心他们所投递的履历表,学历不够闪亮,如果又没创意,很可能被主管从信箱中剔除,就此石沉大海、无消无息,就算寄了再多履历表,也徒劳无功。

甚至,职场还有个怪现象:“高学历假装低学历就业,低学历假装高学历失业”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而大学、研究所毕业生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间,也拉得愈来愈长,甚至不乏连续打工好几年,都还找不到正职工作的人。

考证照还不如得奖

然而,在台湾嘉义县朴子市就读稻江管理学院游戏动画设计系三年级的吴克祥,虽然在两年多后(包括1年多的学业与1年的兵役)才能正式“出社会”,却对未来信心满满、毫不忧虑,因为他已获一家上市游戏厂商智冠科技青睐,等他退伍就聘他为正式的“游戏动画师”。而另一家上市游戏公司也积极拉拢,希望他退伍后加入。

一个普通大三生就被大公司“内定”,还没做职场新鲜人已经成为抢手人才,完全不输名校的学生,他是怎么办到的呢?

“包括我就读的稻江管理学院在内,都不断鼓励学生们考证照,好像拥有的证照越多,在就业市场中,就越有竞争力。”吴克祥解释,大学里的师生们都相信,证照可以弥补学历,其实不然,因为现在满手证照的人很多,还不如有计划地参加产业所举办的大型比赛,对就业更有帮助。

打电玩未必会变坏

2007~2008年,吴克祥一共参加了5次游戏设计的比赛,其中有4次获奖,名次最差的一次,也入围了最后决赛,如此亮眼的表现,使得求才若渴的电玩游戏公司,愿意等上2年多,“先下手为强”,生怕好人才被其他同业抢走。

今年23岁的吴克祥,高中之前的岁月,都在台湾省中央山脉东侧的花莲县度过,父亲是厨师,妈妈则是环保团体的工作人员;他从小就热爱涂鸦,只要眼睛能看到的东西,都会被他画到画里,而在小学一年级时,就懂得将热门卡通的情节,改编成纸上闯关游戏,还提供饮料、零食做奖品,号召同班同学们一起玩。

实战经验越多越好

很多爸妈都担心,爱打电玩的孩子会变坏。但从初中开始接触电脑的吴克祥,不但没有“玩物丧志”,反而“玩物得志”,他在接触RPG“制作大师”游戏后,就尝试将静态的纸上游戏,升格为动态的虚拟游戏,更尝试研发简单的flash游戏,提供网友点阅、下载。

从小学起,吴克祥就一直是花莲县大大小小绘画比赛的常胜军,所以虽是男生,高中却就读花莲女中,是美术班中少数的男生之一;他略带腼腆地说:“我没有别的选择,因为花莲县只有花女设有美术班。”

不过,当吴克祥从高中毕业时,却没有随即升上大学,而是决定带着画笔,到台湾各县市“流浪”一年,展现标准的艺术家性格。他从花莲坐上火车,玩遍台湾东西南北,一边旅游、一边作画,将各地美景看个够、画个够。

吴克祥在考场上并不如意,与第一志愿“实践大学设计系”擦身而过,他心想:如果上不了自己想读的学校,那就去“排名后面一点”的大学,可能比较自由;于是,他选择就读稻江管理学院游戏动画设计学系,并立志进入游戏产业。

进入“稻江”就读时,吴克祥就深切地体会到,唯有不断累积大比赛的得奖纪录,才能超越名校学历,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他排定大学4年的参赛时间表与计划,并且下定决心:参加比赛一定要得奖,绝不白费力气。

为了强化自己在动画制作上的实力,吴克祥还到联成计算机上了一个月的相关课程。不过他也坦承,在参加比赛时呕心沥血,学校的课业只求不被“当”掉,每每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可是,我非常喜欢创作作品,而实战经验越丰富越好,所以同学们要我帮忙做系上的作业时,我都非常乐意。”

每半年参加一个大比赛

“每个产业不尽相同,但起码在游戏产业上,作品远远比证照更重要;站在业者的角度来看,证照一点也不稀奇,但能在重要比赛中得奖的人,一定有相当的实力。”吴克祥建议大学生,先搜寻自己想进入的产业,每年会举办哪些可让大学生参加的比赛,挑选其中最重要的几项比赛,用自己最好的作品去比赛。

“绝对不要抱持着‘重在参与’的心态,我参加比赛,就是要拿前3名,所以成功几率颇高。”吴克祥表示,大概每半年参加一个重要比赛即可,太密集也不好,也就是说每学期参加一次比赛,4年共参加8次比赛,“在这些重要比赛得奖,才能让业者发现你的存在,自己应该排定时间表,为这些比赛好好努力。”

(编辑 胡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