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在宝岛台湾

2009-04-16 08:04:32蒋星煜
国际市场 2009年7期
关键词:齐如山国剧宝岛

蒋星煜

1995年,我应《联合报》与台湾大学邀请,与胡忌、陈多、夏写时、叶长海诸教授访问台湾,并参加海峡两岸戏曲座谈会、关汉卿学术研讨会等多项重大活动。当时,正值汪辜会谈刚举行不久,所以气氛相当和谐。

对于宝岛诸教授对古典文学、古典戏曲造诣之深厚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且,在社会上、在学术界,相当普遍地称京剧为国剧,这也很使我感动。我不认为这是小事情,这正好反映了宝岛同胞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京剧历史比较悠长,所以名称较多,因为以唱西皮、二黄为主,故早期被称为皮黄。因形成于北京,故称京剧,北京一度改名北平,又有了平剧之名。建国后,则基本上都称京剧了。

国剧之名也有其渊源,可能因在全国流行最广,艺术蕴藏最丰富(昆剧流行不广),称之为国剧,从未有人持异议。早在抗战之前,就有《国剧画报》期刊问世,后来戏剧理论家齐如山复有《国剧身段谱》等专著出版。接着就有一大批戏剧工作者称京剧为国剧,成为一种风气。

齐如山于1949年前在台湾定居,继续对国剧(京剧)作全面而深入之研究,完成了《国剧艺术汇改》,这是一部力作,是重大的贡献。胡适从美国回台湾定居,他们两位学术权威对国剧进行了视野宽广的讨论。

我认为这对于宝岛同胞对国剧艺术的热爱,对于国剧这一称谓被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决定性的作用仍旧是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从来就认为宝岛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形成于大陆的京剧理所当然是国剧了。

魏子云教授是一位对国剧沉迷既深且久的老人,他先后撰写了《认识国剧的舞台》等一批论文,汇编成《国剧的舞台》(台湾学生书局,1986)、《看戏与听戏》(台湾贯雅公司,1991)等书出版,弘扬祖国文化遗产,功莫大焉。

那年告别宝岛前夕,我参观了名闻迩遐的复兴剧校,学校负责人先作了简要介绍:“全校共设两科:一是国剧科,培养出了许多人才,那些专业国剧团的团员基本上是学校的毕业生。另一科是台湾本地土生土长的歌仔戏科,也培养了不少人才。”我觉得如此分科、如此命名,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当然,也很科学合理。

猜你喜欢
齐如山国剧宝岛
《2022国剧盛典》2·4安徽卫视播出
综艺报(2023年3期)2023-02-25 18:57:18
对齐如山在“梅剧团”中角色的反思*
艺术百家(2022年2期)2022-06-28 13:56:14
邮票上的宝岛风光
华人时刊(2022年19期)2022-02-15 03:27:28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梅兰芳、程砚秋、齐如山与早期京剧导演
戏曲研究(2020年3期)2020-02-06 08:57:36
宝岛寻宝记
宝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53
热带宝岛海南
舞台灯光与国剧表演的关系
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08:32:26
现丑
意林(2015年19期)2015-05-14 16:49:49
皇皇巨著?弘扬国粹
民主(2014年2期)2014-04-03 18: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