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课与学习兴趣的培养》一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学习兴趣培养途径,一是把国情教育与学生的动力源结合起来;二是创设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氛围,其中主要是计算机教学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知识进行整合;三是注重生活实际与计算机应用的结合。
关键词:信息 能力 动力 成功
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让学生掌握从计算机上搜集信息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国情教育,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动力源
“网络沟通无极限。打开网页就等于与世界握手。看新闻、办商务、结交朋友、查询资料、求医问药,不用舟车劳动,不用费时周折,我们的愿望就可以实现。”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课中的一段话。它告诉我们网络生活的快捷迅速,网络生活的丰富多彩。中国加入世贸已有四年时间了,我们要与世界各国广交朋友,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一靠把握信息,这种信息是公开的信息。二是自己搜集检索,这种信息是不公开的,靠的是自己从网上获取,往往这种信息,才是最有价值的,可以预示事物发展的趋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不接受外来信息,就是闭关锁国的做法,我们搞政策开放就是要广泛接收外来信息,学会筛选有用的信息,从而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教学中把这种实际情况渗透给学生,并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提高学生学好计算机的自觉性,从而为将来投入生活、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而让学生树立起追求美好生活、追求为社会奉献的信念,就有了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源。
二、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氛围
计算机具有“要啥有啥”的特点,为了激发其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对擅自技术的学习及应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愿望。在信息知识方面,要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在信息技能方面,学生要掌握常用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操作技能,学会运用信息源获取信息,有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信息道德方面,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与所学各科知识进行整合,并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这样就会调动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三、注重生活实际与计算机应用的结合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的许多知识都是可以运用于生活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例,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综合利用,如运动场地的设计、建筑图纸的描绘、分配方案的设计等。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把生活实例应用于知识,为学生学会理解知识、利用知识开辟广阔的空间。
一个人只有树立了理想,才有了前进的动力,在动力的推动下,多尝试成功的欢乐,这种欢乐并为其生活注入活力,那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强了。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唐坊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