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校地处农村,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厌学,甚至逃学,加之物理学科说理严密,数学知识多,单位复杂等,学习难以入门,出现了大批“学困生”。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应了解他们,分析他们厌学的心理成因,使其对物理感兴趣,从而让他们的“心”进入课堂。
一、我们要帮助“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有些“学困生”成绩差,大多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针对这种情况,应适时做好“学困生”的思想转变工作。
二、激发“学困生”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
教学中,以一些新奇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光滑的桌面上,一只蚂蚁能推动一个很重的东西吗?用纸杯能烧开水吗?等。充分让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教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出人意料的结果,使学生感到惊奇,从而激发对新知识的渴望。
用现象明显、直观的演示实验,同时让“学困生”们亲自动手亲身经历实验过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帮助“学困生”培养坚强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意志是人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克服困难以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在培养意志上,要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四、对“学困生”加强学法指导,进行个别辅导及面批作业
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始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困生“困”的原因,要么是不学,要么是学不得法,以至于造成恶性循环:不会——不学——越不学——越不会——越不学。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迫使不学的“学困生”学习,又要对不得法的“学困生”加强学法指导,使学困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五、动员“学困生”多做课外小实验、小制作
让学困生在课外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使他们在动手“玩”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寓学于“玩”之中,提高其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六、联系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活跃“学困生”的思维
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我们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使即使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我们上课时必须适时的让“学困生”的“心”进入课堂,在教学中才能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培养良好的习惯,科学管理,物理教学质量才会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饶阳县官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