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

2009-04-12 00:00:00薛秀敏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7期

摘 要: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思想觉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思想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和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被淡出教育舞台。本文从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三个方面,论述思想品德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集体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创新 思想品德 教学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他们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足以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创设新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主要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

心理学研究证明,不论任何事物,如果它没有成为人的一种需要,也就不可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而没有兴趣的东西是难以进入人的头脑,更谈不上让它在头脑中生根。因此,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潜能,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探索和追求真理的过程。

1.创设情境,问中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是,在传统教学实践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是极少见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因此,创设情境是引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学习的关键之一。

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资料、图片构成情境;用多媒体播放电影、音乐、课件等是一种情境;带领学生参观、访问工厂、农村、展览馆是一种情境;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剧也是一种情境。

例如:七年级《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中,在教学“挫折面前也从容”一课时,首先为学生播放《命运交响曲》片断。然后提出问题:乐曲的名称是什么?作曲家是谁?乐曲的主题是什么?听后的感受如何?学生有了过程和体验,独立思考,深刻体会到了“人生难免有挫折”的含义。并且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2.改进教学,疑中培养

“学贵有疑,疑则名思,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可见质疑在教学中极为重要,而质疑的过程就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应给学生质疑的空间、时间,把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发现法。它要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分享成果四个阶段。发现法可以引导学生沿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道路前进,主动探求知识。

例如:七年级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第一框“自己的事自己干”,从萌萌、小曦和她们的家人一起在公园玩儿的不同表现,引出对自立问题的研究。然后,对自立的表现,自立与否两种结果和大学生状告母亲的材料进行分析,得出“人生需要自立”的观点。

可见,适时地、合理地采用发现法,能使学生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从而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自主个性。

二、注重学生的互助合作,培养集体意识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沟通互动,交流合作,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现代人的工作方式,甚至是生存方式。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依据教材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师生之间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创设和谐、互助的学习气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和相互感染,能满足学生展示自己能力和获得成功感的需要。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

例如:七年级第六课《为坚强喝彩》中的“寻找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说出坚强意志品质的多种作用,然后选出四种最重要的作用,向全班同学说出并阐明理由。这是一个合作完成的任务,既要选出主持人和记录员,又要求每一个人为完成小组任务而努力。在热烈的讨论中,大家取长补短,相互肯定好的说法,否定不合理的说法。通过交流合作,学生获得了丰富体验,找到了坚强意志的作用,并且集体主义精神也得到培养。

三、突出学生的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使学生对事物保持好奇心,对问题有兴趣,善于提出新问题。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必然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

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立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跳出应试教育的僵化模式的羁绊,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主体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的转变。因此,在素质教育普遍实施的今天,必须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思想品德学习中始终保持敏锐的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让学生融入生活,了解社会,探索真理、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为了突出学生的探究学习,教师要做到两点:首先,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环境。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善于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

例如:七年级《法律护我成长》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首先出示两则案例:13岁女孩小芳要求上学遭到继父拒绝;陶陶刚穿两天的运动鞋开裂,要求超市退换,遭拒绝。然后分组进行探究:第一,帮助受害者解决困难的办法有那些?先用什么办法?如果不行,还有什么办法?第二,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比比看哪组发言更精彩。其次,各组交流。最后,教师指导,归纳总结,肯定学生的思想。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活动中交流思想,敢想、敢说、敢做,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我们在这里讨论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树立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当然,既适合学生又能体现新理念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为实现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而努力。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抚宁县下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