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的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真情?
一、重视周记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周记,顾名思义是一周记事,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渠道,一般来说写作心灵处于自由的状态,这一种状态如果受到一点干涉,就会敏感的关闭。通过周记谈心,就不一样,因为谈心时大家的心灵都处于同一种放松状态,它能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的表达真实。只要心灵之窗打开了,你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形成体验——积累——打磨——升华——再体验——再积累——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每天一个小故事,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丰满的伟人形象,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文化的沉淀,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流淌至今依旧熠熠发光的金子,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长廊。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意气豪迈又浓郁冷峭的陆游、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的杜甫……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三、精心创设条件,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首先,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用战争的图片来引导他们体味生命的美好;“用父母在泥石流中的接力赛”来感受亲情的可贵;用美妙的花草来勾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用社会中黑暗的一面让他们理解正义,激发他们对光明的渴望。
四、教师“下水”,促进学生思维扩展
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感受,经过老师浓缩提炼,运用起来就能克服写作中常见的抒情议论空洞疲软的问题。就像开渠引水一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就会汩汩而出,此时,你还担心没有真情吗?
作者单位:衡水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