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奏响“快乐颂”

2009-04-12 00:00:00李艺沙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7期

语文学习之趣妙不可言,为了寻求语文快乐学习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使学生乐学语文,笔者边实践边探索,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快乐诵读,轻松学习

诵读古诗文,记忆的量大,有些孩子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而半途而废。所以,我灌输给孩子的是:在玩中诵读,在游戏中诵读。学习了王维的《鹿柴》,鼓励大家搜集王维的诗作诵读,来个“王维诗作大比拼”。“登宝塔,夺宝珠”的诵读大行动正热烈进行中,孩子们自主背诵一首古诗,得一颗星,累积三星得一面红旗,累积三面红旗得一座奖杯,即获得“诵读大王”一次,最先获得两次“诵读大王”,就登上了古诗的宝塔,夺得“宝珠”。登级似的激励策略使诵读行动持续而精彩不断。

二、获得赞赏,收获自信

不管是成人还是小孩,都需要赞赏,渴望赞赏。但是,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它忽略了,或者淡忘了它。

有一回作文欣赏课,我特意请作文中有让老师赞叹“棒极了!”的同学亲自把作文送到老师手中,由老师来范读。许多孩子骄傲而兴奋地从座位上来到讲台桌前,我想,这个过程定会成这孩子一个美好的回忆。当我声情并茂地读着孩子的一篇篇作文时,孩子的眼睛里分明闪着幸福的光。

有一位同学的作文比较平淡,但是语句通顺。我就在她的作文中写:“标点使用正确,真棒!”这位同学在当天写下了这样的日记:今天,老师在我的作文里写了“标点使用正确,非常棒!”这句话,我心里非常高兴。因为我以前的作文里都是“良”这个字。我想,我以后要写得比“非常棒”还要好。

多可爱的孩子,老师的一句评语,一个赞赏中就成为了她一天当中最值得记录的事件。

三、童心童趣,纯净心灵

读孩子们自编的童话自然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孩子们编创童话时是兴奋的,孩子们放飞心灵之翼,在童话王宫里自由驰骋。而后,我说:“你们编的童话故事能让老师读一读吗?”“能!”于是,孩子们似作家一般,在自己的笔下与可爱的动物对话,与动物们一道同乐同忧。

我一篇篇地读着,进入一个个童真、纯净的世界里:狐狸不是狡猾的了,它是小猫的好邻居,还一块儿逛商店呢!老虎还是凶猛的,但是为了保护可爱的小松鼠受伤了。小黄狗吹起神气的竹笛帮助森林里的居民实现了美好的愿望。漂亮的小花蛇不小心压到了杜鹃花,轻轻把身子移开……五十个孩子,五十篇童话,或生动,或简单,故事不同,相同的是一颗颗童心,一颗颗未被尘世污染的童心。读完这些童话,我的心似被浸染过,尤其澄澈,纤尘不染的感觉。

时隔几日,得知学校要进行期末质量监控。为了孩子们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最先想到的是作文,而且是编童话。虽然读童话时的舒展心情仍清晰,却隐隐有种担心,这样的作文行吗?无暇细想,我便理清了思路:要指导孩子从创意方面多加努力,童话应该体现主题,如“环保”、“团结友爱”、“热爱和平”等等。我尽量把意思讲明白,让孩子们听懂。孩子们又开始创作,静静的,没有了上回的兴奋,有了些许艰涩。

孩子交上来的作文,我迫不及待地批阅。待到读了几篇后,便不想再读下去了。这怎么能算孩子的童话呢?相似的太多,索然无味。动物们都在种树,保护树木,虽然主题不错,但有什么意思呢?这篇篇“同话”,不写也罢。没想到,我的“主题”却让孩子想象的翅膀丧失了飞翔的本领!找来《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眼前一亮:“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课标解读》要我们与课改同行的老师们,做一个会品读孩子童话的老师!在这世俗的世界中为孩子撑起一片童话的天空,培植心灵舒展的沃土!孩子只有能大胆地想,自由地写,才是快乐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沉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