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任务不仅仅是把课教好,思想教育也要当作重要工作来做。下面谈一谈我在体育教学中是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
一、寓感情于教学,以身作则,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有一次我参加同学们的篮球活动,碰巧我感冒,我们那一组输了,在做俯卧撑时同学们说我可以“请假”一次,我认为这是一次教育的机会,坚持做完。同学们感动不已,以后每节课有游戏时,输了的都自觉完成惩罚任务,提高了游戏效果。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
通过投掷垒球、实心球、攀爬、武术等教学对学生进行保卫祖国的教育;在技巧、单杠、支撑、跳跃等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品质。针对学生不愿意练习长跑的思想,在练习长跑前,给学生讲述王军霞的故事,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用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如在进行田径中长跑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另外,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在运动状态中,学生思想品质中的各种弱点会在身体练习中表现出来。在球类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个人英雄主义苗头等,教育者应抓住这些不正常心理,及时有针对性地加以诱导、教育。
四、因势利导,抓紧时机进行教育
如在教学支撑跳跃项目时,往往有许多女学生会表现出畏惧心理,这时教师应及时加强保护措施,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加以引导和鼓励,一旦出现转机,应及时加以表扬,并让他们重复练习,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增强学习信心。
五、顺应学生的心理情感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较大的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维。在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在此情况下需要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碍,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六、严格教学
体育教学是为了促进身体的发育,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和强度,如规定跑的距离、动作的次数、动作的幅度、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什么动作等,以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长期参加规范、严格、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在教师的培养指导下就会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形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
七、增加集体荣誉感
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因此,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和竞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要大力提倡相互尊重,互教互学,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抛弃个人私心杂念,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
八、体育运动最富有竞争性
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赛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等要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以及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与同伴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因此,运动竞争是技术、战术、智力的竞争,是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竞争。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做好思想品德教育,要求老师,除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外,还要有一颗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对后进学生千万不可讽刺挖苦,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耐心地辅导,手把手地教,也可安排与先进学生结“对子”,及时鼓励他们的微小进步。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中,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野鸡坨镇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