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责任 爱心 科学 有效班级管理
在一点一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出了“责任+爱心+科学的管理=有效的班级管理”的模式。
强烈的责任感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责任感就是自觉地把分内的,对公众和他人有益的事情做好的一种心理状态,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一方面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能保证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迅速、准确地传达和落实到班级;另一方面,有了责任心,就能经常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德国诗人歌德讲:“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的一种爱。”那么,班主任的责任就是对学校、对学生、对自己工作的一种崇高的爱。因为责任,我们爱岗敬业;因为责任,我们关爱学生;因为责任,我们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其次是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神圣的职责并不只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施加影响,这种影响的力度首先决定于对学生爱的程度。实践证明,教师若能对学生爱如子女,亲如手足,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和教师保持心心相印。
现在的学生感受能力很强,他们重感情,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渴望得到人格的尊重。我在平时注意与学生接触,畅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在班级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少给学生压力,多给学生魅力,用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引领他们生活和学习;2.少指手画脚,多为人师表,用自己真诚和善、言行一致的原则和他们相处;3.少主观臆断,多调查研究,事实真相可以帮我赢得他们的尊重;4.少抓小辫子,多戴高帽子,帮学生树立威信与自信。
班集体是把学生载向知识海洋扬帆的船,是学生个性心理走向成熟的桥,是学生成为“社会人”的营养驿站。《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更要处心积虑,对班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养成性格,性格主导命运。作为班主任,我时刻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接班伊始,我就发现了班里学习非常优秀的薛广通同学,竟然还不是团员(当时团员已有9人)。后来我了解到,唯一的原因就是迟到,也就经常耽误做值日。他只在乎自己的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解情况后,我找他谈心,首先肯定了他的学习精神,然后又委婉地指出他的问题,让他明白作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学生,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多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使他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自觉地克服了离家远的困难,每天准时到校,并认真负责自己的卫生区域。同学们看到了他的进步,也逐渐接受了他,他的威信快速提升。学期末,薛广通以26票的优势取得了新团员资格,后来他还竞选了学习委员一职,成为我的好帮手。尝到了超越自我的甜头,他学习的劲头也更大了。这件事给我极大触动:学习好不能“一俊遮百丑”,作为班主任更要关注那些有缺陷的“优秀生”。给他们一个支点,他们真的能给你撬动地球。
二、加强班级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班风
我在班内划分学习小组。其原则面向全体,合作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根据学生学习表现分出A、B、C等级。然后平均分配到三个大组中。组长的选举实行民主,选举责任心强并且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全面负责组内每个成员的薄弱学科的帮扶,分工结好对子。并建立档案袋记录个人成长。在每次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质量检测、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长负责计算本组的各项成绩。量化考评小组。综合能力高、全面发展的小组进行表扬,颁发奖品。退步的小组分析原因,查找问题所在。除不同小组之间竞争外,每位同学都找出自己在学习上的优缺点,贴在课桌上时时自勉,并且在班里找一个竞争对手……同学间的“比学赶帮超”,在班里已蔚然成风。
另外,我在班里大力提倡均衡发展,不偏科,就像木桶效应。对学习偏科的同学,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在弱项课程上多投入精力。我坚持每天找3个同学面谈,从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关心和了解学生,让他们的紧张和疲劳在老师的关爱中消解。
三、过程重于结果,方法提升效率
在初始年级,学生面对新的课程、新的老师与同学,好奇心与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的想法交织在一起,不良习惯有所收敛。我抓住契机,结合校规,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如准时到校、不缺课、说话和气、主动与老师打招呼、随手拣起地上的垃圾、把倒在地上的凳子扶起来等。建立评比小组,开展组内成员和小组间常规形成速度比赛。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比如办黑板报,手抄报,开展书法与绘画比赛,课前一支歌等。主题班会结合班级情况周周有主题,班干部轮流主持,采用竞赛、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调动其积极性。为了及时、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表现,我在班级设置了《红与黑》记录本,让同学将每天发生的好事(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记录在案,反面记录一些违纪事件。这些也作为每天晨会教育内容之二。
放学回家之前让学生每天问自己九个问题:1.今天充分利用时间了么?2.今天上课积极动脑了么?3.今天作业独立完成了么?4.今天值日认真做了么?5.今天主动帮助同学了么?6.今天不懂的问题解决了么?7.今天对自己不满意的是什么?8.今天爸妈干了什么?9.我怎么去改变自己?
在科目增多的情况下,我注重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争取当堂达标。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反之,则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增加下一步学习的难度。
四、做好心理辅导
进入毕业年级后,学习负担过重和家长的期望给学生很大的压力。我首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中考,客观看待中考;其次对具有心理重负的学生重点单独疏导。做到四多四少:多鼓励少指责;多个别指导少集体对比;多总结少评价;多指希望少摆困难。
同时,教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有信心发挥出水平”,相信“天道酬勤”。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提高效率上耐心开导学生。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适当定位,一阶段一目标,循序渐进。同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配合教师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每天找同学多谈心。这些措施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凭借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始终如一的奉献精神,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让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开出芬芳的花朵。当我们看到自己学生每天都在健康茁壮地成长,那一点点的付出又算得了什么?
参考文献:
班主任之友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山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