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体动最养生

2009-01-12 05:47:00于丽萍
武当 2009年1期
关键词:小量静默养心

于丽萍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揭示了宇宙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性这一真理。现代医学证明,运动能增强人的心脏收缩力和血液循环功能,使肺活量和呼吸肌增强,提高神经系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及人体的免疫功能。中医学认为,运动能疏通气血,养血安神。所以,“体宜常动,腰宜常摇”。如能做到夏游泳,冬慢跑,春秋常爬山,天天广播操,则更为理想。

运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谨供参考,但要注意因人制宜,量力而为,循序渐进。

1、加强心肺功能运动,诸如散步、慢跑、游泳、爬山、骑自行车等。

2、强化肌肉及关节功能的运动,诸如体操、武术、保健按摩等。

3、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并可安定情志的运动,诸如太极拳等。

值得一提的是,运动绝非多多益善。“过动则损”。国外系统研究5000名已故运动员后发现,他们中多数人寿命短于普通人,有些运动员四五十岁就患了心脏病。可见,经常从事运动的体育健儿也并非体格健壮,高寿而归。因此,运动也要适可而止,做到“形劳而不倦”。近年来,国外提倡“小量运动”,认为每周从运动中消耗2000卡热量对健康最有益。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7万多人进行了为期16年的研究,证实了参加“小量运动”的人较不运动的人,因心血管病的致死率低,平均寿命长4~5年。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研究人员,对1.3万多人进行8年的研究,也表明心脏病、癌症和其它疾病死亡率最低的不是运动健将,而是从事小量运动的人群。据统计,1小时轻快散步可消耗400~500卡左右的热量,每天散步40分钟左右,即可达到小量运动的目的。

养心在静。“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静而后能安”,“静者寿,噪者夭”。故心神宜常安静,凝聚而不散。生理学家发现,人在“静养”的状态下神经紧张度放松,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均相应降低,这种低代谢的积累效应,自然使生命相对延长。自古以来,那些终生以“静养”为主,很少做剧烈运动的人,诸如作家、书画家、科学家、花农,他们中长寿者不乏其人。有些疾病,诸如神经官能症、失眠症等,需用体育来辅助治疗。而更多疾病,诸如高血压、冠心病、肺炎、溃疡病、肿瘤等,则需要以“静养”来辅助治疗。人们常说:“龟鹤延年。”龟是静伏活动时间最长的动物,鹤爱独处,飞行动作也很轻柔,然而它们的寿命却很长。因此,在学习和工作时,专心致志,对事业全心全意;八小时以外宜常习技艺,诸如琴棋书画、种树栽花等,用以寄托精神。此乃养心之妙法。

“静默”也为养心之法。美国哈佛大学实验证明,静默时人可产生“意识的变形”,从而可以降低人体血压。现代心身医学研究表明,静默之后,精神上的放松可以改变体内生理生化状态,使心跳与呼吸减慢,肌肉紧张与耗氧量下降,同时血脂也会下降。所以,当今学者已把静默作为祛病延年的一种疗法,即“静默疗法”。我国的气功锻炼就是要求排除一切杂念,做到心静,进而调节体内各种功能。国外的瑜珈术、超觉静思等,均有异曲同工之效。所以。养生的最佳方法是动静结合,形神共养,动与静各有其功能,须兼施并用,不能偏颇。只有动静结合,动而有节,静而有度,方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责任编辑乔汉

猜你喜欢
小量静默养心
世间有许多静默
都柏林的静默行者
英语世界(2023年6期)2023-06-30 06:28:40
养生与养心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24
夏至重养心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0:12
世界不静默
做人与处世(2022年2期)2022-05-26 22:34:53
夏至养心喝“三茶”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11-30 08:25:27
小量给水对放空塔操作的影响
现代盐化工(2021年4期)2021-09-19 08:11:20
以沉睡的姿态 行静默的叛乱
艺术品鉴(2020年5期)2020-01-03 11:14:47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参花(上)(2019年2期)2019-02-14 16:57:06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评价
哈尔滨医药(2016年1期)2017-01-15 13: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