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文
风波
湖南常德鼎城区一中彭丽娜
傍晚,小毛在池塘边的草丛里发现了一双鞋,这消息一下子传遍了这个不足百人的小村,人们围着池塘议论纷纷。
“不会是谁家小孩掉进塘里了吧?”有人问。
“大惊小怪!一定是谁扔在这儿的。”
“谁会把这么好的鞋子扔掉?”马上有人反驳。
①“会不会是小孩在塘里游泳出事了?你瞧这鬼天气,烈日当头,小孩子是有可能下塘游泳玩水的呀!”
②村长大发从乡里开会回来刚好经过这里,听了人们的议论,叹了口气,说:“可千万别出什么事,出了事,我这村长可不好当呀!”
“大发,大发,不好了!我们家的小发不见了,”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大发妻子慌慌张张地跑来了。
“什么,小发还没回家?你是怎么管孩子的?”大发怒气冲天。小发是大发的独生子,他将他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我今天打麻将去了,刚才回家时才发现中午做好后放在桌上的饭菜一点也没动,到现在也不见孩子回来。”
大发慌了,喊道:“你过来看看,这是不是小发的鞋?”
大发的妻子走过去看了一眼,说:“好像不是的。”
村长长长地嘘了一口气,说:“你看清了没有?”
大发的妻子提起满是泥巴的鞋子又看了看,吃了一惊,说:“哎呀!这是我去年夏天花了一百多元买的那双鞋,怎么会在这儿?”
③“什么,这是小发的鞋?我的小发呀,你怎么死得这么早啊?你干吗让我白发人送黑发人呀?”
“小发,小发他怎么了?”
④“这鞋是小毛在池塘边发现的,一直没人来拿。看来我们的小发是凶多吉少了。”
“哎呀,我们的小发最喜欢游泳了,他一定是出事了。”大发的妻子号啕大哭起来。
“我的小发呀!”村长也哭起来。
“村长,你先别哭,事情还没弄清楚呢。小毛,小毛,你们几个人随我到池塘里摸摸。”一个村民提醒说。
“快点!快点!”大发如梦初醒。
几个人正在塘里紧张地摸着,岸边忽然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爸,你们在干什么呀?”
村长愣住了,塘里的人也都愣住了。
“爸,你有没有拿我的鞋?放在这塘边草丛里的。”
⑤“小发,你没死呀?”村长这下子听清了,是小发的声音。
“怎么了?”
“你,你干什么去了?”大发妻子奔过去,紧紧地搂住小发。
“哦,我跟小李叔叔上娱乐场玩去了。”
“小李叔叔,哪个小李叔叔?”大发问。
“就是那个想承包鱼塘的小李叔叔呀!他今天给我买了双新鞋。我就把旧鞋放在池塘边的草丛里了,准备回来时拿。”
“你怎么会跟他去玩?”
“爸,我已经替你答应他了。”
“你答应他什么了?”
“承包鱼塘的事啊!”
⑥“你干吗替我答应他?我还准备狠狠敲他一笔,为你买辆摩托车的。”
“合同都签订了。”
“什么?你哪来的合同?”村长满脸怒气,
“他拿来的呀!”
“公章呢?”
“你不是放在抽屉里吗?”
“唉!”村长一声长叹。
号脉
文章所写的是由池塘边的一双鞋引发的风波,刻画了一位贪婪的农村基层领导的形象。就故事的情节而言,的确写得一波三折,尤其是结尾一个转折,村长儿子竟然背着村长签了合同,让人哭笑不得。
文章的主要毛病分别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些人物的语言不符合人物的身份,二是有些语言不符合情理,三是有些语言与说话的场合不太协调,四是有些语言凸显不出人物的个性。
用词贴切,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什么身份的人说什么话,反过来又可以从人物所说的话推知该说话人的身份。说话人的身份包括年龄、性格、社会地位、心理状态、文化素养等方面。作者在写人物间的对话时,要做到这一句话只能是这个人说的,不能是另一个人说的。
2要合情理。所谓合情理就是合乎生活的逻辑,读者看了要觉得这是真的。
3要与特定的场合相协调。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场合有很多种,每一种场合使用的语言都有不同。正式场合用语要庄重、规范,要用书面语:工作场合用语要准确、简要,可用术语、行话;日常场合说话要灵活、自然,要用口语。
4要体现人物个性。以塑造人物:勾主的文章,人物语言尤其要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药方
1“会不会是小孩在塘里游泳出事了?你瞧这鬼天气,烈日当头。(前后都是口语,中间夹一句书面语。显得不伦不类。)小孩子是有可能下塘游泳玩水的呀!”
改为:“会不会是小孩在塘里游泳出事了?你瞧这鬼天气,这么热,小孩子是有可能下塘游泳玩水的呀!”
2村长大发从乡里开会回来刚好经过这里,听了人们的议论。叹了口气,说:“可千万别出什么事,出了事。我这村长可不好当呀!”(村长说出这样的话,一是不合情理,二是不能体现人物个性。)
改为:村长大发从乡里开会回来刚好经过这里,听了人们的议论,叹了口气说:“唉,这些小孩,也太顽皮了,游什么泳呀!”
3“什么,这是小发的鞋?我的小发呀,你怎么死得这么早啊?你干吗让我白发人送黑发人呀?”(此划线句的前一句不合情理,仅凭一双鞋不能断定小发就死了:后一句则不符合人物的身份,这是书面语,即使真的死了,一个农民也不太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划线处改为:“什么,这是小发的鞋?我的小发会不会出事了?”
4“这鞋是小毛在池塘边发现的。一直没人来拿。看来我们的小发是凶多吉少了。”(不符合当时的情景。)
改为:“这鞋是小毛在池塘边发现的,一直没有人来拿。小发会不会……”
5“小发,你没有呀!”(不合情理。)村长这下子听清了,是小发的声音。
改为:“小发,真的是你!”村长这下听清了,是小发的声音。
6“你干吗替我答应他?我还准备狠狠敲他一笔,为你买辆摩托车的。”(不合情理,再贪的人也不会在这样的场合说这样的话。)
改为:“你这孩子,我们还没研究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