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太均
在历年的化学竞赛中,信息给予题都占有较大的比例.信息给予题是提供一定情景或背景材料,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技能及题给信息中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以此来考查学生临场阅读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给予题的背景材料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与化学有关的社会事件;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化学工业生产;人类生活;能源与资源;新发现、新发明和新科技;医疗医药;新材料;食品安全;诺贝尔化学奖;化学史实;航空航天科技等.
化学信息给予题具有以下特点:题目取材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实际,聚焦社会热点,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既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渗透了STS思想教育,体现了对化学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考查.
信息给予题有很多种题型,纵观近几年竞赛试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知识应用型
知识应用题型在历年的化学竞赛中出现频率最高,是最基本的题型.
例1(2006天原杯化学复赛试题)某单位曾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有关资料如下表.
(1)根据上表,请你写出亚硝酸钠的两个物理性质.
(2)检验亚硝酸钠的方法是什么?
评析:本题以安全事件为引子,提供给考生亚硝酸钠的有关信息,使考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知识.
答案:(1)易溶于水,熔点271℃;
(2)方法一:取少量待测物质与稀盐酸反应,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方法二:取待测物质加热到320℃以上,若有臭味气体产生,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
二、知识迁移型
例2(2007天原杯化学复赛试题)某些金属氢化物(其中氢显-1价)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NaH+H2O=NaOH+H2↑.CaH2 与水的反应和NaH相似.试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CaH2与Na2CO3水溶液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评析:由氢化钠与氢化钙与水反应相似,进行知识迁移,氢化钙与水反应必然生成碱Ca(OH)2和H2,氢氧化钙与Na2CO3水溶液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
答案:CaH2+2H2O+Na2CO3=CaCO3↓+2NaOH+2H2↑
三、知识搜索型
例3(2007天原杯化学复赛试题)不久前,日本某一材料研究所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碳纳米管温度计”,这种温度计被认定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m,直径为10-7m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镓就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可从30 ℃到490 ℃,并且精确度较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测量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推测中正确的是().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0 ℃至50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B.金属镓的熔点、沸点都很低
C.在30 ℃至490 ℃之间金属镓的体积与温度变化呈正比
D.金属镓的体积在30 ℃至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评析:根据题设信息及学过的金属性质推知,碳纳米管在一定的温度下体积膨胀不大,而金属体积随温度变化呈正比才能制作出精确度较高的温度计.
答案:AC
四、触类旁通型
例略.
五、信息给予题的解题策略
综合以上几类题型,在解答信息给予题时,通常经历阅读理解、类比仿造、知识迁移、挖掘隐含、分析推理等思维过程.要解好这类题目,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夯实基础,将知识网络化.情境试题起的作用之一是赋予考题以生活色彩、时代特色,但其核心问题是与学生固有知识紧密联系的,只要学生能把已学知识和规律进行适当迁移,运用到新的环境中来,就能解决问题.
2.拓展知识,学有所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教师要适当拓展知识,注意了解本学科有关的最新科学技术发展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扩大信息来源、容量.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去.这样遇到陌生情境题目时,解题才不会感到无从下手.
3.排除干扰,抓住主要矛盾.一些题目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背景,往往在题中夹杂了与解题无关或是对解题有干扰因素的信息,这就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另外,有些题给信息不清晰,需要学生在阅读题目的基础上对题给信息及所要回答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排除干扰信息,挖掘出题目中的隐蔽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4.探究学习,寻找规律.同学们在解题时要注意将信息分类、比较、分析、转化、概括,拓宽思路,设计和优选最佳解题方案.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