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城市的成本

2008-02-10 03:26:20山鸡哥
37°女人 2008年12期
关键词:大城市成本

山鸡哥

对大城市病的批判已经够多,我们一直嗜病成瘾。城市的建筑与规划、环境与交通,硬伤累累,我们仍对大城市趋之若鹜,哪怕为此支付高昂成本。在大城市生活是人人拥有的权利,只要你能承担以下成本,你在大城市怎么都行:

呼吸成本:你在大城市吸入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重金属和病毒,它们来自工厂排污、机动车尾气、建筑粉尘、大雾、灰霾、香烟、空调以及数百万人的体味。之后,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慢阻肺和肺癌并不便宜。钟南山说:“50岁以上的广州人,肺都是黑色的。”

亚健康成本:亚健康是穷忙族的忠实伴侣,北京人、上海人、广东人的亚健康率分别是75.31%、73.49%、73.41%,全国“领先”。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大城市的白领在这种非病状态下全日无休地工作,直到心力交瘁。因为不是病,医保卡也帮不上忙。

俯卧撑成本:晨练场上只见老人和学生,上班族在健身房运动,办年卡,请私人教练,一周一次或两次,直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放弃。周末大家都去租球场,参加瑜伽班。许多人忘了上下楼也可以步行、家里地板上也可以做俯卧撑。

焦虑成本:焦虑变成了都市人的原罪,“成功教”的信徒都很焦虑:不看报不上网有资讯焦虑,休假有落伍焦虑,单身有婚姻焦虑,结婚有婚变焦虑,买房有降价焦虑,工作有升职焦虑,跳槽有待遇焦虑,怀孕有性别焦虑,育子有择校焦虑,中年有转型焦虑——没一步是省心的。

心情低落成本:愤怒、伤心、抑郁、无聊、孤独、无力感,这些负面情绪被上司看见,会质疑你态度不端正影响工作;自己来消化,则需要购物、倾诉、社交、暴食、背包旅行等多种费钱费时的行为配合。

倾诉成本:在深夜你去哪里找一只没有睡觉的耳朵?既想心理宣泄,又不想暴露隐私,很难,于是花钱看心理医生。想省钱的人,就找报纸副刊版编辑,免费贡献一个烂故事。

抗干扰成本:无论工作还是休闲,最缺的是大段完整的时间,所有正在做的事情都可能被另一件事、另一个人或无数短信与电话打断。MSN选择“脱机”,QQ选择“隐身”,手机选择“转秘书台”,免于干扰又不想错过机会。

择偶成本:在择偶这件事上,突然每种职业人都觉得自己圈子太窄、交际太少。人人眼高于顶挑三拣四,其实基本也就朋友聚会或介绍、网恋、办公室、婚介和艳遇这5大异性源。若干次不靠谱的恋爱和100次相亲之后,你会选择一直单身或做个烂人。

感情稳定成本:大城市的恋爱率和离婚率高,与速食爱情和陌生人社会的伦理淡薄有关。人心更加自私,并不交付给对方,只是寄存,随时想抓住新的机会。异性诱惑那么多,出轨门槛那么低,你不知道为感情和婚姻付出多少才够安全。

无效工作成本:一遍遍地修改提案与工作进度表、头脑风暴陷入僵局、合同中止、会议取消、客户发飙、领导改主意……终点又回到起点,一份工作造成N份工作量。

加班成本:加班最恐怖的不是占用私人时间,而是把在私人时间工作变成了一种日常的工作方式。把女的当男的用、把男的当畜牲用,只有工作没有生活,提倡加班不提倡加班费。

有效阅读成本:登机前买一堆杂志,根本不愿带下飞机;泡两小时的网,没找到一条有用的资讯。手机上网,手机看电视,只是娱乐;读一打畅销书和管理书籍,脑子还是不够用,反而纳闷竞争对手是怎么充电的。

充电成本:职场充电完全不是读书的概念了——读MBA结交人脉,参加会展结交行业资源,接受心灵培训重塑自我,参加另类聚会收集信息资源,购买数据库分析客户资源……其中的时间成本已经不能用钱衡量了。

出人头地成本:出一本书就能名列《县志》,开辆宝马就能全城瞩目,这在大城市绝不可能。优秀的人、爱秀的人、有故事的人、有背景的人、创业的人、敢脱的人、会操作和炒作的人多的是,凭什么你暴名暴利?你可以努力成为白领骨干精英,一举成名却勉强不来。

排队成本:在银行排了两个小时,终于轮到你了。买票、买单、等车、上车、等经济适用房、办通行证都得排队,你简直怀疑你们县里所有村子的人都进城了。

数绵羊成本:“每次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睡不着,我怀疑是不是只有我的明天没有变得更好”——有压力,睡不着。中国的5亿睡眠不良者,3亿以上在城市。

时髦成本:在小城市,一月有一套新衣服就可以领先同事和朋友;在大城市,你要比着铜版纸杂志上的品牌和时装季上的新款来,既要高级又要见个性。光是衣服已不够,还有包包、配饰、发型、手表、鞋履、化妆品、香水、文身、流行语和读物,一样都不能落伍。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白和瘦。

吃饭成本:物质丰富的大城市全面突显CPI涨幅,基尼指数只升不降,方便面也卖得最好。各类商品的打折季长过一年四季,名牌折扣店、折扣书店、家乐福和宜家广受欢迎,涨工资和降低个税起征点都是好消息。

依山傍水成本:停在一座山上的成本,比爬上一座山的成本,贵万倍;看着一条污染的河流的价钱,相当于治理这条河流的价钱——这就是大城市的房地产。豪宅以山水作景,模拟田园自然风光,却又要市区位置、欧美品质,这就不是都市普通工薪阶层指望得上的了。

噪音成本:高架路、餐馆、舞厅、KTV、建筑施工、道路维修、汽车保养场、冷却塔、老年人晨练的音响、空调,城市功能越复杂多元,噪点越多。隔音成本不仅在于双层玻璃,也包括听力受损、睡眠不安、心烦意乱。

停车成本:滞后的城市规划和加速的私人汽车消费,令停车难上升为大城市不宜居的重要指数。停车成本比物业管理成本更高,后者能用钱解决,而前者有价码无车位,令私人汽车像是超生人口,令私人交通的使用变成一种灾难。

堵车成本:每月上下班的拥堵成本,北京人达到375元,占其收入比例的12.5%;其次是广州人273.8元,上海人228.2元,成都人92.6元,西安人69.4元(据《2008年福田指数研究报告》)。这种计算不完整,还没把因堵车引发的通勤总成本和路怒症考虑进去。生命堵在路上的感觉糟极了,可它是大城市人的常态。

候机成本:提前到机场、提前办理登机手续、提前安检、提前候机,都不保证换来准点登机。经济舱乘客和公务舱乘客一视同仁,在机场这座孤岛上滞留并且经常得不到真实准确的飞机晚点原因解释,只得享受无聊和高价餐。大城市的机场总是偏远,它藏身乡间又为另外的城市而生,相对本城它是一种虚情假意的旅行。

返乡成本:家乡是大城市的心灵后花园,返乡就变得特别拥挤、累赘和辛苦。车票和机票再涨也要买,工作再忙也要放下,人再多也要挤,只要大雪不封路、火车不停运、机场和高速公路不关闭。所以返乡既是生活在大城市的成本,也是对大城市的暂时性逃离和解脱。

散步成本:逛街是为了购物,步行是为了从A地到B地,跑步是为了健身,压马路是在拍拖,什么意义都不赋予的纯粹的散步,令人望而却步。时间观念深入大城市人心,普遍心态是追求快和享受忙,视效率为机会,每一步都有目的,要么工作赚钱要么找节目玩,散步是不可能的。

养宠物成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孤独的人需要它,有小孩的家庭也爱它,前提是:缴纳更多的政府部门费用、忍受更多的公共场合禁忌、付出更昂贵的宠物医院治疗费、向邻居道歉。男人养狗,女人养猫,有个性的人养蛇养猪,提升它的地位近似于自己的另一半或家庭成员,不知不觉已不够爱“人”了。

梭罗式生活成本:李银河说:“安静,平静,净化,宁静,纯洁,简朴,纯真,欢乐。这就是梭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如果我想使自己的生活幸福和快乐,就应当保持这样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我追求的生活。”很遗憾,这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惟一负担不起的生活成本。换句话说,如果他们打算这么干的话,他们宁愿并且只能像梭罗一样,生活在乡下。

(归雁生摘自《新周刊》 欣生 图)

猜你喜欢
大城市成本
如何缓解大城市病?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河南电力(2021年5期)2021-05-29 02:10:00
大城市里的小象
学生天地(2019年6期)2019-03-07 01:10:50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8
乡愁的成本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2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中国大城市消费群
傲慢的中国大城市
公务员文萃(2013年5期)2013-03-11 16:08:43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全美最适合就就业的大城市圈
海外星云 (2011年11期)2011-04-29 19: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