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不能,让青春连着陆地

2008-01-17 05:28:32张悦然
大学 2008年12期
关键词:村上春树青春情绪

《鲤·嫉妒》

出版:江苏文艺出版社

著者:张悦然

父亲曾在一所大学里做过1988级中文系的辅导员以及此后几届的老师。暑假他拿回学生毕业纪念册的那天,整个下午我都趴在床上翻看。每个人的照片背面,是一段寄语。那些寄语,里面不约而同地用了“风景”“远方”“飞翔”和“梦想”等词汇,激情万丈。小时候我写作文的时候倒是常常用到它们,却不知道“风景”“远方”都在哪里,非常空洞。原来这些词是属于他们的,离我太远了。

我以为长大之后就可以拥有这些词,却不知道我在走,时代也在走。70年代人的青春,在新旧世纪板块的交迭碰撞中,迸裂出去,像一个孤岛远远地漂走了。那些词,也被带走了。

但我至今仍旧记得他们的青春是什么样子,那么鲜明的轮廓。在最好的年龄,世界在他们的眼前打开,都是新的,都是未知的。他们可以运用无穷的想象力去靠近和迎接。

郑钧的《回到拉萨》唱出了许多人的梦想。他们想要去远方,但不是去旅行,“看到”对于他们而言,实在太轻了,他们要的是“抓住”。所以他们到处漂泊,一定要闯荡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这种笃信,可能是青春里最大的福气。他们伴随着中国的摇滚乐一起成长,最初的一声嘶吼让他们难忘,金庸的小说把古代的侠气带给了他们,从他们的视野里,可以看到一片江湖。海子和顾城是他们的偶像,所以即便置身于高楼大厦中,他们也还怀着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的田园梦想:也只有他们,还一相情愿地相信黑色眼睛是上天的馈赠,用以寻找光明。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大街小巷的书摊上用记号笔写着一新到:路遥《平凡的世界》。他们手抄席慕容和汪国真的诗,在300字一张的方块格稿纸里给同学写信。物质和精神,他们的选择都不多,视野也还有局限,因为如此,他们可以那么专注。可是所有的这些,都深植于他们对这块土地,这个时代的热爱。

而80一代,初懂事时看到的世界,满目都是新鲜的东西,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他们天性好奇。在日本瀵画和香港电视剧里度过了孤独的童年,西方流行乐像单车一样伴随他们上学放学,肯德基和麦当劳是最好的犒赏。一时间,所有东西都是进口的,进口的代表一种品质保证,更重要的是,它也许代表一种时髦,是一种发誓要与父辈陈旧落伍的生活划清界限的决心。“舶来”,真是一个形象的词,海那边运来的东西一定是好的,所以80后念书的时候,连一块橡皮也希望是舶来的。舶来的精神,舶来的物质,80后生活在港口边,每天接下舶来的东西,拆开一只只带来惊喜的礼物盒,用它们装点自己,充满自己。80一代,是“媚”的一代。“媚”可以使他们日新月异,“媚”却也使他们从来没有一块自己耕耘和浇灌的土地。

人们都在说,80后是有个性的一代,而许多80后也显露出对70年代人的那种以群体方式发出声音,非常地不屑。但是这种个性究竟是什么呢?这一代人,听着欧美摇滚乐,看着村上春树和杜拉斯的小说长大,他们很注重在阅读、音乐以及电影等方面,吸收国外的新鲜事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野丽莎、村上春树、杜拉斯、阿尔莫多瓦等等,几乎和牛仔裤、化妆品的品牌一样,是一个个标签,代表着某种品味,可以引以为骄傲。80后的最初的文学创作中,充斥着各种外国品牌、乐队和导演的名字。他们还从中得到一种情绪,垮掉的,孤独,颓废并且厌倦的情绪。这种情绪没有成为我们的精神力量,倒是成为不求上进的借口。我们就是从这些当中,找到了自己的个性吗?把被美化的品味当作一种创造。是的,整个青春期,鉴赏力代替了创造力,制造出繁盛的幻觉。

这一代人,还是常常流露出盲从。忽然陷入狂热而亢奋状态的幼稚。当80后通过抵制家乐福超市来表达对法国的不满时,我的MSN联系人名单,忽如一夜春风来般地纷纷在名字前面加了一颗红心和“China”,表达激动的爱国情绪。而他们的个性也在千奇百怪的惩罚家乐福的举措中得到展现。那种高涨的热情,令人恐惧。而这种爱国情绪,根本经不起推敲,和之前对国外的盲目崇拜自相矛盾。一切只能证明,他们没有自己的立场,很容易被煽动。

我总有一种担心。若千年后回顾过去的时候,这些青春的记忆会否让我们觉得羞愧。因为所有的热爱,都没有根基,也没有精神力量。它们像某个名牌的十年二十年回顾画册,展现着一年又一年的流行风尚。而偶尔有过的激情,也显得如此莽撞和苍白,像一些被线绳支配的小丑。

我有两个生于70年代的朋友,大学的时候他们是同学,这么多年过去,还是最好的朋友。可是他们看起来完全不同,性格、爱好以及现在的生活环境都不一样。将他们牵系在一起的,是理想。将来要一起捐几座希望小学,还打算等到有一天把两个人的藏书合起来,捐一个小型的图书馆。为此他们努力赚钱,用心收集各种图书。他们的友谊,80后恐怕是无法理解的。无怪乎曾有另一位70年代的朋友。质疑我们这代人的友谊。说它们看起来很肤浅,只是为了做伴,一起吃喝玩乐。我竭力反驳他,却很心虚。和朋友在一起,的确都是玩乐,少数有意义的事情,当时大家兴致勃勃,后来都因为难以付诸行动而破产。小时候我也做过班干部,但是成年后最大的愿望就是,不对自己之外的任何人负责。因为你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可以把大家捆绑在一起。我们的自由可能过了头,没有连着大地的根系,营养也无法互相补给。

猜你喜欢
村上春树青春情绪
长大的瞬间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Coco薇(2017年10期)2017-10-12 19:26:55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16:46:39
情绪认同
商业评论(2014年6期)2015-02-28 04:44:25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