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是德国大学生活的一部分
在谷歌中用德语查询“实习”,可以发现前几个搜索结果都指向专业实习信息网站,不仅能从中查到众多公司发布的上千条实习录用信息,岗位遍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还可了解申请实习岗位的注意事项和方法。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实习在德国大学生活中的地位——
德国大学生的实习分为义务和非义务两类,其中义务实习又可细分为大学学前、大学期间和大学毕业后实习。慕尼黑工业大学第一副校长孟立秋教授表示,要求义务实习的大多是理工专业,文科专业一般不规定学生非完成特定实习:实习通常由在文教事务上拥有自主权的各联邦州决定,并由德国全国校长会议协调。
德国大学的部分工科专业,如机械制造,通常要求申请入学的高中生在工厂完成6周的学前实习,让他们大致了解所申报专业,减少将来改换专业几率。大学期间实习是义务实习的主要形式。大学毕业后实习并不普遍,只存在于个别要求从业资质认证的专业。
德国大学学制分为基础和专业学习阶段,不论专业是否要求实习,多数德国大学生都会在专业学习阶段,特别是毕业前抽时间去相关单位实习,积累工作经验,为将来步入职场做准备。由于德国大学采取灵活的学分制,学生能在很大程度上自主安排学业进度,实习时间累计超过半年乃至一年的情况并不罕见。
德国公司不论大小通常乐于为专业学习阶段的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一方面是因为此阶段大学生已能胜任公司很多日常工作,公司可从中挑选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实习生工资低,用他们处理短期业务省去了后期人员安置之忧。国
新西兰大学生不会造句
造句?不是小学一年级学生都会的小儿科吗?可是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却指出——
一份由坎特伯雷大学教育部门做的研究报告发现,新西兰很多大学一年级的新生词汇量和知识面都很有限,以致要写一个完整的句子都很困难。
报告指出很多新生缺乏应有的认知能力,“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知识面过窄以及词汇量小,导致他们不能说出意思完整的句子或者很好地表达自己。”
“有些人甚至连科目要求的基本计算能力都不具备。”
“我们发现,导致第一年考试不合格的原因是学生对课程内容缺乏理解,掌握不了知识。”
这份报告是教育与科学委员会为培训教师而做的,委员会根据报告内容建议就读教育专业的最低标准要重新制定,因为市场竞争激烈,过去10年来,就读教育专业的“门槛”越来越低。委员会认为这是不妥当的,后果是导致很多能力不符的学生根本不能应付相应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