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带的郭沫若纪念馆双喜临门——整修了一年的纪念馆重新开放,精美的《郭沫若书法集》首发。
郭沫若纪念馆位于北京什刹海前海西街十八号,即郭沫若晚年的寓所,它于1982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在过去的十年中接待了众多来自海内外的观众。
经过一年的修整,重新与观众见面的新展馆已经焕然一新,分为文学室、史学室、生平室,将郭沫若在不同领域的成京和他的生平事迹立体地展现出来。这些珍贵的文物、丰富的史料、生动的图片和凝练的语言,讲述了兼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学学家、书法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郭沫若的学术成京、人生历程和他的亲情与友情。
适值纪念馆重开之际,《郭沫若书法集》首发式也在馆内举行。由赵朴初、启功领衔的该书编辑委员会历时两年半时间,在全国各地广为收集郭沫若墨迹,从中遴选精品四百余幅,前不久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
据行家说,郭沫若的书法成就与他的学养一脉相通,他从本世纪二十年代末致力古文字研究,通览历代书法。其书体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既融百家之长,又有独创之功,被称为“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