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3期
刊物介绍
本刊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的宗旨是紧密围绕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包括环境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战略思想、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 《中国环境科学》近年来对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诸多学科如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各种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及其防治;对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与规划;以及对全球环境问题等多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综合报道,反映了中国环境科学的发展方向、研究水平、最新成就与突破性进展。 《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荣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目前《中国环境科学》在国内外环境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中国环境科学
- 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资料的霾过程分析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次严重霾污染过程为例 - 南京城区夏秋季能见度与PM2.5化学成分的关系
- 昆明城区大气PM2.5中PAH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 基于自动站资料的苏州灰霾天气分析
- 三江平原作物收获期大气颗粒物浓度特征
- 西北地区气候因素与北京市沙尘天气的关系研究
- 包含外强迫因子的大气气溶胶数浓度的预测
- 二氧化硫/水/空气体系气溶胶成核实验研究
- 街道峡谷对称性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 燃煤电厂烟囱降雨机理分析
- 天津市冬季蜂窝状溶蚀器涂层溶液最适浓度研究
- 中国地区人为热分布特征研究
- 褐煤脱水及水质净化研究
- 游离亚硝酸预处理强化剩余污泥发酵同步反硝化性能
- 高效耐海水型厌氧氨氧化污泥的驯化
- 在部分亚硝化中功能及对亚硝化效能影响
- 纳米铜复合材料催化还原染料废水的研究
- HHMHC对Cu2+、Ni2+的萃取性能
- TiO2及负载Fe(Ⅲ)可见光催化H2O2降解扑草净的协同效应
- 柴油微乳体系对生物油增溶性能研究
- 太阳光催化氧化工艺对藻源含氮有机物的降解研究
- 原水碳源分子量分布及DPB效能对酸化时间的响应
- 城市污泥两段式催化热解制合成气研究
- 秸秆与游离发酵液接触比例对产沼气特性的影响
- 多孔介质中泡沫的迁移特性和影响因素研究
- 三种微生物对铀的吸附行为研究
- 天蓝苜蓿锌胁迫下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筛选
- 贫营养条件下IAMBR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
- 鄱阳湖水体悬浮物反硝化潜力模拟研究
- 鄱阳湖不同高程沉积物中磷形态特征研究
- 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季节变化特征及成因
- 深圳湾及邻近水域总溶解磷的来源和时空分布
- 闽江口不同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温度敏感性
- 污水中抗生素与重金属对红霉素抗药性基因的选择性效应
- 2006~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O3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 生活垃圾收运过程中恶臭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
- 影响精确界定我国酸雨区空间分布的因素探讨
- 基于SCS模型的跨界小流域物质通量估算
——以东莞石马河流域为例 - 吉林市城区土地利用对地下水污染空间分布的影响
- 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技术的CBR-MADM两步筛选法模型
- 中国流通业CO2排放的因素分解和脱钩分析
-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修订后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分四个级别进行应急响应
- 中哈环保合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哈举行
- 第四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部长会议在缅甸举行
- 全球海洋热量曲线图显示全球变暖仍在继续
- 工信部推出工业绿色发展方案
- 第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将于2015年4月在京举行
- 今年新增退耕还林1000万亩 造林9000万亩
- 2015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
- 海洋局:中国海平面上升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 中国科学家揭示汶川地震对环境持续影响